2025 年加密 AI 的采用范围有多广?
在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,59.3%(近五分之三)的加密货币参与者认为自己是首批采用加密 AI 的人群。另有 34.7% 的参与者认为自己是加密 AI 采用的主流人群,而其余 6.1% 的参与者则表示怀疑,他们最不愿意采用加密 AI。
在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,59.3%(近五分之三)的加密货币参与者认为自己是首批采用加密 AI 的人群。另有 34.7% 的参与者认为自己是加密 AI 采用的主流人群,而其余 6.1% 的参与者则表示怀疑,他们最不愿意采用加密 AI。
关键意见领袖(KOLs)是重要的营销渠道,特别是在加密货币领域,他们作为项目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角色尤为关键。为了更好地理解KOL在加密货币营销中的作用,我们分析了与加密货币相关的Twitter/X账户及其“个人简介中的链接”,旨在识别被视为有影响力账户的门槛,并探讨加密交易平台在KOL营销中的偏好。
成为KOL的首个指标是拥有“认证账户”。在加密用户中,认证账户的比例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长,稳定在达到1000粉丝后。对于认证账户来说,个人简介中有链接的百分比在达到5000粉丝后急剧上升,直到超过50000粉丝时才趋于平稳。这表明1000粉丝是用户考虑利用其认证身份来提升影响力的关键门槛,而5000粉丝似乎是他们被认可为有影响力的节点。
据多位参会人士反映,整体人流相比去年与前年几乎腰斩,展位也只有 100 家不到,对比去年的超过 150 家显然有所收缩,对比去年新加坡 Token2049 的 300 家展位更是相形见绌,甚至疑似有邀请香港本地的年迈长者入内以壮大人流,也因此被戏言「最冷的一次大会」。至于为何而冷?原因多维,一是大会正值关税大战期间,行情表现不佳,熊市性质凸显,参会热情减少;二是此前 2 月举办的共识大会或多或少抢占先机,在 X 上可窥见多个曾去过共识大会的 KOL 并未再度前去香港,一如既往热闹的 side event 也进一步分散了主会场人流;三则是行业普遍问题,无热点、无创新,参与者也多关注价格而非技术,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参会成为了纯粹凑热闹的社交场。